景媒情胚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40页(912字)

明代文艺理论家谢榛关于歌创作中情景关系的理论。

语见《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景乃诗之媒”指客观之景是诗人抒情的媒介或手段;“情乃诗之胚”,指情感是诗歌的胚胎和灵魂。诗要“情”“景”交融,缺一不可。“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中国古代文论中很早就把情与景作为意境的构成因素。

礼记·乐记》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指出音乐创作中物对于心的作用。

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指出:“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秋,喜柔条于芳春。”又说:“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他已经认识到创作主体情感与客观外物的密切关系。北朝时的刘勰,则进一步认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雕·明诗》)同时还说,在创作中,“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文心雕龙·诠赋》),情与物是相互作用的。此后,唐代的皎然王昌龄对此也曾有论及,但基本上未超出刘勰的看法。宋代以降,文论家对“情”(意)与“景”的关系有了更为明确、集中的论述。

《白石诗说》中提倡“意中有景,景中有意”,范晞文又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对床夜话》)。

谢榛“景媒情胚”说的可贵之处在于精辟地论述了“情”与“景”浑然交融,“内外如一”的辩证关系,分别论述了情、景在诗歌创作中各自的重要地位。他说:“诗乃模写情景之具,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四溟诗话》卷四)。情景虽有内外之分,却元气浑成,其浩无涯。

谢榛之后,清代文论家于情景关系又有所发挥,王夫之云:“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姜斋诗话》)在评价前人诗作时,也常持“情景交融”的观点。近人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则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又于《人间词话删稿》中言:“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他们的观点都受到了谢榛的影响。

上一篇:心境说 下一篇:童心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