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02页(712字)
近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之一,19世纪后期兴起于德国。
它对美学、文艺学影响极大。被誉为近代科学美学或实验心理美学的创立者费希纳是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特别是以他为首创立的实验美学是西方近代美学的重要流派。费希纳用实验的方法证明韦伯所提出的“心灵状态与身体状态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假说,用与刺激相联系的物理量来测定人所经验的感觉,得出了刺激和感觉之间的方程式,即感觉的强度与刺激的对数成正比,这就是着名的韦伯——费希纳定律。以后冯特继续坚持费希纳的心理实验的方法,并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的实验室。
费希纳对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把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引入了美学。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他用这种方法来反对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哲学研究方法。
为了寻求那些令人感到愉快的简单方式,他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实验。一是选择法,二是制作法,三是测量法。
费希纳在他的《美学导论》中提出了十多条所谓审美活动的心理学规律,例如有审美阈——它要求对象的刺激在它能够产生快乐或痛苦以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等。运用实验心理学方法研究美学的代表人物除费希纳之外,还有德国的哲学家屈耳佩、齐亨和华伦亭。以费希纳为首的美学实验心理学,主要是把具体的心理经验带入了美学领域,这对西方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是他们的研究只注意艺术和审美经验的一些比较边缘的和表面性的东西,只考虑到审美对象中比较明显的形式和技术特征,而没有把受试者的内心活动、生活经验等主观条件的差异性,和受试时的环境影响等因素考虑在内,这就必然使得一些统计数字带有偶然性和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