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心理学探索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97页(779字)

心理学论着。作者斯洛。1962年初版。中文译者李文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作者在人性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中引进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认为存在主义不仅能丰富心理学,而且只是建立心理学的另一分支,即充分展开和可以信赖的自我及其存在方式心理学的附加推动力。于此,他分论了成长和动机、成长与认知、创造性、价值、未来的任务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从动物与儿童的实验中论证,焦虑扼杀好奇和探究,认知需要在安全和无焦虑的情境中最明显地表现出来。他认为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高峰体验”状态。高峰体验会产生许多心理后效,其中便包括它能够解放一个人的创造力、自发性、表现性和特质这样的效应。高峰体验对于精神病患者还有某种治疗效果。他针对传统的关于创造性的见解提出:创造过程分“原初创造力”和“二级创造力”两个阶段。在二级过程中,必要的灵感或高峰体验的被动性和感受性,已经让位于主动性、控制以及艰苦劳动了。那种能以良好融合或良好交替的方式,自如而完美地运用两种过程的创造力即是“整合创造力”。伟大的艺术、哲学、科学产品的出现,正是来自这种整合创造力。他还认为,自我实现创造性是自我实现的绝对必要的方面,是具规定性的特征。而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基本需要。例如安全需要是比爱的需要更迫切、更生死攸关的,而食物的需要则是比任何需要更强烈的,等等。各种需要以一种层次的和发展的方式,以一种强度和先后的秩序,彼此关联。他认为一个基本需要满足后,就会出现另一个“更高级”需要占统治地位的意识,这即是与生活本身同义的价值。人有一个单独的、终极的价值,或者说人生的目的;然而,也同样存在着一个有层次的、发展着的、综合地相互联系起来的价值体系。因此,他将美的理解和创造以及美的高峰体验,看做是人类生活以及心理学和教育的一个中心部分。

上一篇:艺术与幻觉 下一篇:眼与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