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情感和意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93页(701字)

音乐美学着作。作者迈尔。1956年出版。该书阐述的有关音乐的意义的理论最为着名,最为广泛地被接受。该书与一般音乐美学着作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从哲学的角度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不是从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角度而是从欣赏者的审美经验的角度来探讨音乐的情感和意义问题的。作者具有强烈的开创意识。他在重新审视以往音乐美学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大胆而谨慎地吸收和运用当代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最新成就,同时又坚持从音乐的实际出发,广泛地参考和借鉴了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比较音乐学及音乐分析学的研究成果,打破传统的欧洲中心论,尽可能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广阔多样的东西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作者力戒偏激,选择了将自律论和他律论两种音乐美学取长补短统一起来的态度,既承认音乐的“绝对意义”,即与客观外界事物无关的性质、特征,深化了汉斯立克理论中的合理部分;又看到音乐的“参照意义”,即音乐中须与客观外界相参照才能显示出的内容,并从理论上阐明了音乐激起人们参照性情感反应的途径及其所具有的间接、复杂和多样等特性。作者认为音乐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产物,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音乐的意义存在于音乐的参加者(作曲者、演奏者)与欣赏者的交流关系之中。该书直接从音乐作品的接受者、体验者和欣赏者的角度来考察音乐的审美过程,重视音乐听众的参与意识,强调欣赏者主体所起的作用。作者关于欣赏过程中听众的知觉、注意、想象、期待和情感体验等心理过程的详细论述,以及对欣赏中的个人性及其对音乐作品内容的填充和丰富等问题的探讨,都与20世纪60年代才兴起的接受美学有不谋而合之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