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80页(937字)
电影心理学论着。副题为《一次心理学的研究》。作者是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尔贝格。该书是他移居美国后所写,为此,他曾在短期内集中观看了一百来部影片,并研究了电影的技术史、艺术史及相关的理论着作。全书写成于1915年。作者认为电影的本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诸种艺术,是具有自身独特美学品格的新艺术。因此,作者认为电影的审美经验,并不仅仅在于物理或技术的手段与设备,而在于这些手段与设备所创造的形象在观众身上唤起的心理反应。该书“序论”记叙了电影的科技发展的历程,并阐述社会对电影这一技术媒体的运用使它获得了艺术生命的历程。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电影剧的心理学研究。重点考察了电影的本质。作者专门研究叙事电影,系统地考察了观众在观看叙事电影时的多种心理因素,并认为正是观众的知觉和心理所造成的幻觉,才是电影艺术的保证。例如作者通过实验表明,电影中的纵深与运动完全不同于戏剧,是在观众的自主的心理作用下产生的,是电影知觉所特有的无可类比的内在经验。在银幕上也有与实际一样的多维的现实性,但这种现实性并不具备真正的纵深和整体性,它只不过是瞬间即逝的表面的暗示,与单纯的照片和单纯的舞台均不相同。作者明确指出,电影中的纵深和运动,不过是纵深和运动的暗示,纵深和运动的观念在相当程度上是我们自身反应的产物,也即通过自身心理机制创造出纵深和连续性。电影中的特写就是在我们的知觉世界里将注意这种心理作用对象化了;通过这种对象化,这一远远超越任何舞台力量的手段,就被带到艺术领域里来了。特写可加强精神集中物的鲜明度。与之相类的,电影可以通过与想象、记忆等心理因素相对应的切换镜头、叠印等电影技法,来作用于观众的情绪。第二部分为电影剧的美学。叙述了电影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审美品格。作者认为,只有当心理因素与美学因素达到互相契合时,才能真正洞察电影的本质。尽管从电影的机械本性出发,但电影的艺术绝不能单纯地摹仿现实、复制现实,它应当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段,把现实置于观众的心理的法则的支配之下,从而创造一个独特而完全的电影艺术的世界。但该书因受时代限制,不重视电影声音、色彩、记录等等。该书的诞生,标志着电影美学和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