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44页(1307字)

又译为《梦的解释》或《梦的解析》。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自1900年初版至1934年,其间先后被译成英、俄、法、日等多国文字。在中国亦有多种版本。该书是作者在研究人的无意识心理的基础上,对人类又一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梦”所作的全面探讨和深入分析,其内容包括历史上关于“梦”的研究、梦的解释方法、梦的本质、梦的改装、梦的象征、梦程序的心理分析等众多方面。作者还从数百个生动的梦例、大量有关梦的第一手材料中,得出了“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一精神分析的结论。该书共分为七章。在第一章中,指出心理学史上各家各派关于释梦的理论的片面和不足取,否定那种认为梦不是心理活动而只是一种肉体动作的观点,坚信梦具有隐在意义,在梦中它常为某种晦涩的随意所取代。只有仔细寻求梦中的替代物,才可发现梦的真正意义。第二章起至第四章,是该书的重点所在,集中论述“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改装)而达成”这一观点。在第二章中作者以自己所做的“伊玛打针”之梦为例,说明“梦呈现了我们心理所希望存在的状况”,提出“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的论断。在第三章中,作者从孩子的梦说到成年人的恶梦和焦虑的梦。作者通过对诸多梦例的分析,指出梦是未能满足的愿望的替代性满足,进一步论证了“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一观点。第四章为“梦的改装”,论述梦的心理机制,并对第三章的观点进一步予以补充。该书认为,人的心灵都存在着两种心理步骤或两种系统:一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二是扮演检查者的角色。如果梦中表现的愿望不符合检查者的要求,它就会以改装的方式曲折、隐晦地表现出来。于是书中对梦的解析归纳为:“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改装)而达成。”在第五章中,该书着重分析了梦的材料和来源,指出它们主要是那些具有重大意义并给梦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和经验,尤其是因幼儿性欲引起的童年经验,如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等。书中通过对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这一故事和莎士比亚剧本《哈姆雷特》的具体分析,指出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王子的内心深处均潜藏着弑父娶母的欲念或情结,故事和剧本所表现的内容,是童年时期的经验或愿望经改装之后的达成。“恋母情结”以后成为弗洛伊德文学思想和精神分析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观点和核心概念,并以此来解释文艺作品,挖掘作品中所隐含的作家早期经验中的潜意识内容。该书最后两章在释梦的基础上,对梦的运作方式及其心理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梦可分为隐梦和显梦,从梦的显象来探知梦的隐象,梦的隐象大于梦的显象,这就是梦的运作。进而指出,在梦的显象与隐象之间,存在着凝结、移置、象征、润饰等四个基本过程。“凝结”是将隐梦中的共同成分在显梦中化而为一。“移置”是梦的运作朝相反的方向变化,如隐梦中重要的关键在显梦中变得极为细致,隐梦中极为细致的内容在显梦中变得极为重要。“象征”,是以视象象征思想,将隐梦中的思想转化为视觉形象或“图画”。“润饰”,是将隐梦加以戏剧化,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以掩盖其真义。该书对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对现代西方的哲学、文学、艺术、文化学、心理学的研究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一篇:弗洛伊德 下一篇:创作家与白日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