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精神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06页(773字)

研究中国艺术精神的专着。作者徐复观。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该书考察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缘起、核心内容和艺术发展历程,从中国哲学、音乐美学、画论、书论以及文论的大量典籍中开掘材料,进而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现象描述。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两个典型,一是由孔子所显出的仁与音乐合一的典型,这是道德与艺术的合一,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这一倾向并不鲜明;二是庄子美学思想和他所创造的艺术化的生活态度的生存方式,始终是主导中国艺术主流的内在精神。该书实际上是以庄子的美学思想作为主要的阐释对象,并重点考察了中国历代画史、画论中深受庄子美学思想影响的一面。作者认为,庄子之所谓“道”,落实到人生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实际上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魏晋玄学只是老庄思想的一种演变;唐宋以后禅学对绘画的影响,仍然是庄子、玄学的影响;历史上的大画家、大画论家,他们所追求的、所把握的精神境界实际上是庄子、玄学的境界。在该书的第二章里,全面地展示了庄子的美学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艺术精神。认为庄子所追求的“道”,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这种艺术化的人生的标志是“至乐”、“无乐”。之所以如此,乃在于他们能“游”,即精神得到了自由解放——这种人在庄子看来,就是“圣人”、“神人”、“至人”。他们“无己”“丧我”,最终达到心斋与坐忘的意境。“而心斋、坐忘,正是美的观照得以成立的精神主体。也是艺术得以成立的最高根据”。由此,作者论述了心斋与知觉活动,心斋的虚、静、明以及庄子的美的观点、艺术的人生观、宇宙观、生死观、政治观和艺术创造、欣赏、共感、想象等问题。该书认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具有人间现实的性格,尤其在艺术方面,能从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系。

上一篇:文学心理学教程 下一篇:灵感学引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