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论稿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99页(883字)

文艺心理学专着。作者金开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该书是建国后第一部文艺心理学专着。是继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之后沉寂近半个世纪的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全书从文艺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原则出发,强调文艺创作只能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实现形象、理性、情感三者的统一,而不能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绝对化,这就从根本上同以往的“唯情论”与“唯理论”划清了界线。全书分《表象篇》、《思维篇》、《情感篇》三个主要部分。围绕着“自觉表象运动”这个核心,阐述了“表象”的特征与内在机制,“自觉表象运动”与抽象思维及情感心理的关系。构成了以“表象”为逻辑起点,以“自觉表象运动”为总体特征的关于文艺心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该书提出,艺术创作者从客观世界获得丰富多彩而记忆牢固的表象,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表象形象不如知觉形象那么鲜明和具有规定性,但也因此具有充分的变异性和间接性。表象的这种既有一定程度的概括性,又有一定的形象性的性质,使它最适合充当艺术创作的原材料。而所谓“自觉表象运动”是以有意想象为最高形态的形象思维活动。但它并不排斥抽象思维。“自觉表象运动”一方面作为人类一般的思维形态自然而然地同一定的概念活动、抽象思维联系着,因此,它必定受抽象思维的影响、引导与制约。另一方面,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它具有自身的运行机制与形象特点,因此,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常常突破抽象思维的制约,获得新的形象和意境。同样,情感活动与表象运动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一定的情绪状态和情感活动能引起表象的活动,而表象活动又可能加重已有的情感,使之发生新的变化。而在文艺创作中,无论是通过“超现实”的想象来表现情感,还是通过对客观对象进行富有感情的想象(即移情)来实现情感的表现与交流,都必须在“自觉表象运动”中,才能进行并获得直接成果。该书还论述了“语言与形象”、“艺术构思”、“艺术欣赏”、“艺术通感”等艺术创作与鉴赏中的心理问题。由于论着密切结合常见的文艺现象,并注意理论的民族色彩,故颇能启迪人进行深入的思考。

上一篇:金开诚 下一篇:论艺术直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