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
书籍: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32页(470字)
【生卒】:前551—前479
即孔子。先秦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今曲阜)人。担任过鲁国官吏,曾率弟子周游列国,终不被重用。一生致力于教育、文化事业,其言论与思想主要见于弟子门人整理而成的《论语》一书。他的哲学与美学思想是中国文艺心理学的基础之一。他提出“兴”、“观”、“群”、“怨”以概括诗歌的审美教育作用和美感心理特点。其说见于《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是说诗歌可以感发意志,打动人心,产生美感,又可以从中观察世事风情,还可以交流思想情感,批评社会政治。他称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风格,主张情理调和,哀乐适度。他将性格类型分为“狂者”、“中行”、“狷者”三种。“狂者进取”,即敢作敢为的性格;“狷者有所不为”即拘谨畏缩的性格;“中行”即行为合于中庸的性格。这种分析,开拓了对个性心理的研究。他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说,表现出审美观照中伦理化的移情倾向。这种山水比德的审美观与“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