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
书籍: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464页(569字)
指欣赏者对审美对象进行反复玩索、细致体味、深切感受,从而领悟、把握对象审美意蕴的欣赏方法。语出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圣人之言,坦易明白,因言以明道,正欲使天下后世由此求之;使圣人立言,要教人难晓,圣人之经定不作矣。若其义理精奥处,人所未晓,自是其所见未到耳,学者须玩味深思,久之自可见”。朱熹提出“玩味深思”,本来是指学者学习圣人经典的方法,由于圣人经典精深玄奥,学者必须反复研读、细心玩索、深切体味,通过持久的深思、琢磨、揣度等,才能慢慢把握其中妙理奥义。对诗歌审美意蕴欣赏把握的过程和方法也类似于此。因此,“玩味”又是一种审美欣赏、审美体验方法。这种审美体验方法最早可溯源于《老子》三十六章“味无味”。在后世论述文艺心理的话语中,“味”被衍化、发展为艺术品的审美特征,其用语如“遗味”(《文赋》)、“余味”(《文心雕龙·隐秀》)、“滋味”(《诗品·序》)、“韵味”(司空图)、“真味”(《六一诗话》)等。或为审美体验方法,其用语如“味象”(《画山水序》)、“熟味”(《冷斋夜话》)、“细味”(《苕溪渔隐丛话》)等。玩味说强调审美欣赏以主体的情感体验为主,揭示了欣赏过程中主体的心理活动特征。玩味作为诗歌欣赏方法,是由中国古代诗歌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等审美特征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