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摄心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455页(879字)
与投射心理相对的一种现象,又称内投心理或摄入心理。如果说投射心理是一种异化过程,那么内摄心理便是一种同化过程,即内摄表示外物适应于主体,而投射是对外界事物的辨别和确认,是通过主观内容向客体的转化而实现的。当主体把具有情感色彩的事物象征性地投向自己并变为自己内在的东西时,他实际上是广泛地甚至没有选择地学习和摹仿自我以外的事物。因而,对人格的影响非常明显和深入。在本质上说,艺术接受是人的心理自由舒展的活动,因而有益的、自律的内摄作用有可能达到任何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程度。不过,由于内摄心理带有相当的情绪性质,因而也有不自觉的一面。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内摄也会越过必要的界限而成为相当变态或病态的东西,毫无选择的内投是一种过了头的摹仿和认同,有可能使接受者偏离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从正面看,内摄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主体感知和行为之间的认知活动模式的建构上。以叙述的、描绘的和再现的艺术的接受为例,这类艺术作品所提供的现实生活内容不但能够拓展接受者对现实的外在世界的认知,而且也能使其产生对未知世界的现实的期待,从而广泛而整全地冲触和改变接受者的内界生活。在这里,艺术显然优于其他活动的地方就在于它追求对象新颖、具体和生动的意(图)象的外在轮廓,凸现被忽略或被压抑的事物的重要或鲜明的特征。其次,内摄所涉及的情绪意义也是显而易见。事实证明,如果接受者从艺术中把握到了一种从未意识到或者只能朦朦胧胧地感受到的情绪和情感,那么他就有可能更深切地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并且更加有效地在复杂而又充满变幻的社会现实情境中去追寻、应验或强化这类情绪和情感。由于艺术所包含的情感内容一般总是有异于或高于个体相对狭窄的情感图谱,因而它完全有可能通过意味隽永、百感交集的体验活动把个体从单薄甚至冷漠的情绪状态推向深沉和敏感的状态,从而为合人性的人格建构提供相当内在的力量。按照现代心理学家的观点,纯粹的内摄作用实际上是人为设定的,也就是说,它是和其他心理机制(如投射)交相为用的。从这一点看,内摄心理还有更为复杂而又微妙的作用有待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