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守恒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430页(582字)

音乐认知发展理论术语。受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影响,音乐认知心理学家将守恒概念应用于儿童音乐认知发展研究,如参照皮亚杰的前运算和具体运算时期的界限,选定以五至八岁和八至九岁儿童为实验对象,以某一音乐片断为刺激呈示给被试,然后在音乐片断的旋律、和声、节奏、拍子、速度等某一个维度上予以变形,其他维度保持恒定,再呈示给被试。然后,以儿童理解的方式,问被试两个音乐片断是否相同,或在某方面存在相同之处,以此来测验推测被试是否完成守恒,具备某种音乐守恒概念。结果表明,大龄儿童在音乐守恒概念上比小龄儿童表现得好,在九岁后表现出高原期,旋律守恒比节奏守恒出现得早等等。许多研究由此趋于证实皮亚杰的前运算的具体运算时期在守恒概念上的差别也适应于音乐守恒概念,但由于音乐的时间和听觉特征,决定了音乐守恒概念的任务与皮亚杰守恒任务不完全相同。在音乐守恒概念上,儿童依赖的是听觉表象对音乐片断展开回忆和比较。美国心理学家塞瑞芬指出,音乐守恒任务的实质是“主题-变形”,如对某一音乐片断进行节奏紧缩和节奏扩展,在两次变化中,曲调音程序列和每个音的相对长短是恒定的。又如,在曲调的音程关系发生扩张、紧缩、倒影等变化,主题节奏保持恒定。如果被试认为原来的音乐片断和变化后的片断不完全相同又存在相同之处,就说明他具备某种或一定的音乐守恒概念。

上一篇:跳脱 下一篇:几乎无事的悲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