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71页(581字)

指作者对要说的意思不直接说出或不完全说尽,而用隐约委婉的话曲折地表达,或者隐含在形象之中让读者去品味思索,即所谓“言近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时这就是整个作品的主要特色,也就形成了含蓄的艺术风格。作为一种风格,它与直露、浮浅相对,其特征是含而不露,意在言外;言尽意余,欲露还藏。例如司空图《二十四品》对含蓄作了如下描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郭绍虞《诗品集解》引翁方纲《神韵论》说:“不着一字正是谓涵盖万有。”这就是“含蓄”。在创作心理过程中,诗人必须有一种“召唤意识”,在构建诗的意境时,要运用各种手段强化诱导读者丰富联想的因素。这些因素须有这样的特点: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是独特的而又合理的,其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深意或真挚的情感。在语言上要求其所指与能指超越自身,在原有的能指与所指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所指,包含极其丰富的审美联想的多义性。因此含蓄一般善于表现较为隐深、复杂的情思,尤其是那些欲语还休、半吞半吐,不便直接明确表达的情愫,因此又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效应。含蓄与委婉相近,但又不同。委婉多是由此及彼的表层联系的表达,而含蓄重在由表及里,由显至隐,由浅入深,其可提供的想象更丰富而难确定,故更为深邃。

上一篇:飘逸 下一篇:委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