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61页(919字)

对粗俗而言,指斯文优雅,即文章有经典依据,文辞雅致的风格特征。“典”最早是泛指古代典籍,汉以后主要指儒家的经典着作。“雅”,原意是正,指合乎正统规范。因此,典雅风格最初是与对经典的学习和效仿分不开的。刘勰《文心雕·定势》:“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又《体性》:“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把典雅列为八体之首,视为风格中的典范。司空图《二十四品》对“典雅”有如下描述:“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深入地看,典雅并非单纯的艺术技巧问题,而与艺术人格、艺术气质密切相关。孙联奎《诗品臆说》云:“典,非典故,乃典重也;……雅,即风雅、雅饬之雅。”他举例说:“譬若女子,雅者,靓装明服,固是雅;即粗服乱头,亦仍是雅也。而举止端详,典重可知。”杨廷芝在《诗品浅解》中也说:“典则不枯,雅则不俗。”都表明了典雅的外在风格与内在气质的必然联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典雅型诗人的心理过程一般具备如下的特点:①对事物的反应呈随意性特征,缺乏明显的情感冲击力,节奏较柔缓,讲究情绪平和的“趣味”。②情感体验深沉而持久。只要是与内心情感倾向相契合,很平凡习见的事物就可引起。因此一般典雅诗人对外部景观的注意中心比较稳定,不易变化,可塑性较弱。他们思维的敏锐和反应的灵活性,往往不表现在对外界的即时反应上,而表现在作内部静观时,对特定事物的联想的丰富和想象的巧妙、奇特和迅速上。典雅是儒家思想熏陶下的士大夫阶层极为崇尚的风格。它实则与“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是连在一起的。不论诗中包含有如何强烈而深沉的情感,都要规范于适度的意象中,必须“发乎情而止于礼义”,表现得平和委婉,稳重端庄,万万不可出格。它常常又体现出士大夫闲居时理想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失意隐退的心理状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们信奉的处世原则。因此显达时必须端庄凝重,雍容华贵,有节制,有渊源,有气度,隐退闲居时必须高雅庄重,不失身份,不失分寸。典雅同淡雅、清雅、闲雅等风格相近,但典雅多同上层社会精神状态相关,带有矜重华贵的色彩。

上一篇:新奇 下一篇:文尽意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