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串动作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48页(845字)

或称“贯串行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术语。指演员(角色)心理生活动力,是实现演出最高任务的积极的、内在的意向。它把演员表演中的一切零散的元素串连起来奔向最高任务。这些舞台创造的先决条件的“元素”分为两种:一是内在的、心理的、体验的;一是外在的、形体的、体现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它们互相贯通起来,确定为:想象及其虚构(“假使”,角色的规定情境)、单位与任务、注意与对象、动作、真实感与信念、内部速度节奏、情绪回忆、交流、适应、逻辑与顺序、内部性格特征,内部舞台魅力、道德与纪律、控制与修饰。这里融合了内心与形体、体验与体现。内心精神因素固然是形体动作的依据,但动作也可反过来激发和保持特定的内心精神状态,在统一的舞台创作过程中是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的。剧本中各个人物形象都不是零碎的、消极的存在,而是各有目的、互相联系,并合力为达到总的思想意义而行动。这样,演员就应该把这种人物行动的目的性和贯串性体现出来,不仅要把剧本已表达清楚的重新展示清楚,而且还要进行大量的补充、强调、连贯。这种贯串动作,能使演员活动于规定情境之中,吸引天性本身及其下意识去从事创作,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认为贯串动作和“最高任务”是角色的规律,也就是演员需要遵循的对象性的规律。只有遵循它,才能使内心的体验真正体现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客观艺术形象。在斯氏体系中,贯串动作和最高任务这两个概念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构成体系中的完整学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贯串动作和最高任务的确立和实现,取决于演出者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唯有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度来制定最高任务和贯串动作,才能完成戏剧的使命。在剧本中,还有一种反贯串动作,它通常与贯串动作相对抗并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贯串动作与反贯串动作的对抗,形成了一系列与此相关联的任务和解决这些任务的方法,激起活动和动作。演员在奔向最高任务时,必须把握好贯串动作和反贯串动作,才能揭示剧本的主题,给观众以艺术感染。

上一篇:形体动作方法 下一篇:心理描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