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31页(458字)

艺术创作与审美活动的特点之一,指艺术思维与艺术形象具有不确定性、多义性与可塑性,没有严格的界限与精确的尺度,难以用严密的逻辑公式表达。这是由于文学艺术表现的对象,是具体的社会生活与丰富的人的内心世界,这一切很难精确与整齐划一。它们是复杂多变、模模糊糊的,其中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文学要相应地表现这样的对象,自然也就带上了某种程度的“模糊性”。构成文学艺术的基本元件是渗透了作家主观情绪的艺术形象。从心理学看来,知觉中的表象、记忆中的形象、以及审美过程中的意象,比起逻辑概念来总是较为模糊的,但它却比概念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本身。因此,文学艺术家创作中的模糊认识是一种以感受和体验为基础,以情绪和情感为动力,以想象和幻想为主要方式的,直观的然而富于理性的认识活动。比起逻辑的推理和知性的分析来,它是模糊的、浑沌的,但它又是丰富具体的、生机勃勃的、方向明确的。它可以带领作家看似轻易地步入审美的境界,把握住社会生活的本质,并用适度的模糊语言,形象地艺术地表现出来。

上一篇:催眠状态 下一篇:假定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