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充文见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294页(548字)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术语。认为文是“气”的外在表现,“气”充于内,必然文现于外。语出宋代文学家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不自知也。”苏辙所说的“气”,既包括创作主体的内在品德修养、才情禀性、个性气质,又包括作家的社会阅历、人生体验和丰富见识,是思想、情感、意志、性格、见识等心理要素的综合体。将“气”看作作家心理诸要素的综合体,并以此论文,无疑比仅仅从思想、感情等角度论文更切近文学创作的实际。苏辙以孟子、司迁为例,指出了两条养气途径:一是加强内心修养,以此为立身行事作文之本;二是丰富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加深对社会现实、自然景物的观察认识。苏辙更重视后者。“气充文见”表明,作家内在充实、积极的思想感情、高尚的人格精神道德修养、丰富的人生体验社会阅历等是文学创作的关键。“气充乎其中”,必然“溢乎其貌”,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规律,因此,作家为文应率先养气。

上一篇:满心而发 下一篇:潜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