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冲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208页(394字)

攻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弗洛伊德首先提出攻击本能,作为一种解释攻击行为起因的概念。他认为,攻击是一种遍及全物种(动物及人类)的非习得行为模式,只要有适当刺激就会引发。潜在的攻击本能精神能量的聚积、求释便造成攻击冲动。当这种精神能量的释放向外表现时,它成为破坏冲动,是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表现为侵犯的倾向;当这种精神能量释放向内表现时,成为自我惩罚、自伤、自杀的动力和原因。攻击冲动常表现为外指倾向,只是在向外界侵犯受到阻碍和挫折时才退回自我。奥地利着名动物学家康罗·洛伦兹于1966年发表《论攻击》,对攻击本能从动物习性学和物种行为的进化的角度进一步论证,提出攻击行为有其先天性基础。1939年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杜波等发表论述攻击的经典专着《挫折与攻击》,不仅指出攻击冲动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攻击本能,而且提出挫折是引发攻击冲动的导火索。

上一篇:性变态 下一篇:破坏冲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