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68页(954字)

戏剧表演艺术论说之一。体验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演员亨利·欧文、意大利演员萨尔维尼、前苏联戏剧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19世纪80年代,亨利·欧文认为演员应该把人物的感染力量与艺术手段的运用结合起来,他称此为演员的“双重意识”。萨尔维尼也赞同这一见解,主张演员应主动感受角色的情绪,而不应只冷静地表现;他也提出了“双重生活”论认为演员一面要勤于感受,一面要像骑师驾驭烈似地引导和控制自己的感受,以使观众也有所感受。稍后一些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建立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其核心即是在体验基础上演员对形象的再体现。故将这一理论称为体验论。他认为体验艺术的特征是“通过演员的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创作”(通过意识达到下意识境界)。为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体验过程具体地分解成一系列的心理因素,并阐释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体验过程变得有途径可循。其次,他还指出了体验过程的规律性,认为人都蕴藏着富有创造力的自然本性,只要自然有效地激发这些自然本性,就可以使演员体验各种类型的角色,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按照角色的生活逻辑本能地动作行事;甚至还能显露出角色下意识的隐密角落,流露出自然的必需的情感。只有在体验中产生“我就是角色”的真实感和信念之后,才能达到超出自然主义的舞台小真实的更高的艺术境界:“演员情感的最高的、精神的艺术真实,从而在舞台上创造出美丽而崇高的人的精神生活。”这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在演技上要求演员将内部体验技术和外部(情感)体验技术结合起来,以使舞台艺术形象成为一个内心和外形的统一体。因为“演员的艺术和内部技术的目的,应当在于以自然的方式在自己心里找到本来就具有的作为人的优点和缺点的种子,以后就为所扮演的某一角色培植和发展这些种子”。而要表现这些体验到的情绪或情感,就要求有训练有素的发音器官和形体器官。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赋予了丰富内涵的“体验论”,实际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结合表演艺术作了一个新的阐释,也是对演员在创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作了一个精细而有规律的描述。体验论在戏剧史上影响巨大,以致形成“体验派”的表演艺术流派,在世界各国的戏剧表演中都有其相应的表现。

上一篇:内倾与外倾类型说 下一篇:血型个性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