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景生情说
书籍: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42页(458字)
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文艺心理学史的一种理论,由明代李贽在《杂说》(《焚书》卷三)中作出阐述。文中指出:“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作者崇尚真心,肯定“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百卉具在,人见而爱之”的天然“化工”,因此在考察文学创作时特别强调有感而发、抒写真情。他认为作家只有由于对客观社会现实强烈不满,胸中充满“垒块”与“不平”,这种“蓄极积久”、“势不能遏”的激情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发、不吐不快时,一旦遇有偶然事件的触动,创作灵感的勃发,才能创作出“使见者闻者切齿咬牙、欲杀欲割”的真切动人之作。“见景生情说”深刻揭露了封建专制对具有进步思想的文士的压抑与迫害,倡导他们起来揭发社会政治的黑暗,带有浓重的批判现实的色彩,对于创作心理的论述也颇为符合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