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气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24页(514字)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理论。曹丕的《典论·论文》提出了着名的“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将“气”这个哲学范畴引入文学领域,通过哲学与文学的交融,孕育出一个崭新的文艺心理学范畴:“文气”。它既指创作主体的特有的心理结构(包括气质、个性、情感、才藻、智能),又指主体的创作个性在文艺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亦即作品的风格)。人的气质、个性有清、浊的不同。《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气分“清浊”,犹分“阴阳”。这与刘勰《文心雕》所说“气有刚柔”是一致的。“清”是俊爽超迈的阳刚之气;“浊”是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创作主体气质、个性的清浊不同,决定了文艺作品的风格各异、气象万千。“文气”说强调创作主体之心理结构的先天性、稳定性和个体差异性,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作家心理学思想,并开启了以“气”论“文”的文艺心理学传统。后来刘勰的“才力居中,肇自血气”,韩愈的“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苏辙的“文者,气之所行”,都是对曹丕“文气”说的继承和发展。

上一篇:发愤着书说 下一篇:寻象观意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