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79页(885字)

形象思维是人类形象地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中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一种思维类型。形象思维学是研究形象思维的结构、过程、规律和特点的一门学科,是对形象思维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形象思维学由中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提出。1984年到1985年间,他先后撰文倡导通过语言和识别图形建立形象思维学,并力主综合心理学的、人工智能的、语言学的、美学的、人体特异功能的、梦的一切素材进行研究,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基础科学。他把形象思维学也称之为“形象直感思维学”。在国外最初对形象思维作出探讨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语言学家佐尼。在《神曲的辩护》中,他把人类的思维两分为创造形象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概念的逻辑思维,从而把形象思维从逻辑思维中独立出来。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表象思维”这一概念,并赋予“表象,思维”特定的内涵,即指一种始终沉浸在感性材料中,不脱离表象、情感的思维活动,这正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别林斯基基于大量的艺术事实,阐明了形象思维的本质,分析了形象思维的活动过程。当今形象思维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形象思维的静态分析。研究形象思维的组成因素及其生理、心理表现,如物象、表象、意象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感性之“象”与理性的概念因素在形象思维中如何联结;感觉、知觉、想象等如何进入形象思维活动。②形象思维的机制和过程。如人脑两个半球对于统率形象思维的具体生理功能以及客观物体在其中形成“象”时的诸种复杂机制;形象思维作为对物象的观察、比较、选择和提炼的过程,在心理学意义上如何成为一个动态的心理流程;作为机制与过程的形象思维又如何驱动情感、认识活动相消融或相协调。③形象思维与其他思维形式的关系。具体指与语言的关系、与逻辑的关系、与灵感的关系、与世界观的关系等。目前,国内学者的主要看法有三种:一是抽象性思维对于形象思维的“指导论”;二是形象思维与其他思维形式“互补论”;三是两者“对立统一论”。④研究形象思维学的具体应用。亦即形象思维学在模式识别、文艺创造、人工智能、科技发明中的具体作用。

上一篇:文学创作心理学 下一篇:艺术构思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