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23页(694字)
对事物、世界、各种关系形式乃至语词、语象所存在的特性的反应。其生理学依据,建立在生命体的刺激感应天赋上,但作为发展了的人类心理能力,感觉也是文化积淀和文化重塑的产物。艺术世界,首先是感觉的世界,任何一种艺术发现,说到底都是感觉的发现。艺术行为的一个重要意义,即在于它激活并延长了时代的感觉器官,又经符号遗传为人类创造和保存了人类自身的感性历史和情智经验。事实上,艺术领域的每一种变化,都可被看作感觉的变化,各种文艺题材的拓展、叙事样式的衍生,无不起始于艺术家感觉世界的流转和变迁。苏珊·朗格认为,生命本身即感觉能力,这便把感觉视为生命的存在方式和实现条件。由于感觉具有基元性质,一切思维、想象,皆可以还原为感觉,但感觉自身却无法再度还原,因此,感觉能力也是标示一个艺术家生命能力的基本尺度。感觉的进步,往往是最不易察觉又最具内在革命性的进步。对于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来说,他总是力图使自己对题材、语言、结构的敏感深度达到自由平衡,使感觉的局部优化延展为感觉的整合趋向,并依凭其内在感觉蒸馏出具有高度概括力和携带着全部生命气息的经验整体。感觉还具有日常性、瞬间性、具体性、内省性、抽象性、概括性等特点,而感觉的方向、程度及表达形式,也受到审美意向和动机水平的制约,不同的感觉与不同的期待相关。很显然,作为一种迫切而短暂的个人经验,感觉无疑是事物本相在此刻的开启,世界被揭示出来,但每个特殊的感觉世界又只是一个可能的世界,仅仅指向真空世界的一个维面。感觉个性的差异性,以及世界本身的丰富性和语言符号的可塑性,给艺术表现带来了无限多样、深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