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桑方面的科学实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中国蚕桑技术手册》第251页(1972字)

(一)桑品种比较试验

1.试验条件 除作为试验对象的不同桑品种外,其余条件都应力求一致。

(1)土壤肥力 整个试验地的地面要平整,旱涝承受能力均匀,各点的土壤肥力应大致接近。山坡地要在同一梯地范围内设试验区。

(2)苗木质量 品种虽然不同,但苗木的根、茎外表及内在质量应基本接近,尽量采用自繁的苗木。

(3)肥培管理 栽种苗木后,施肥量、耕耘除草、除虫抗旱等一切处理都要相同。

2.试验设计 试验的最小单位叫“小区”。品种桑试验稀植时至少各20株,密植时各用50-100株,同样的小区至少3个,叫“3次重复”,便于以后分析。如不设小区,则每一桑品种至少1分地面积,所有这些统称“试验区”。与此同时,栽种同样质量和数量的当地桑品种苗木,与之比较,叫做“对照区”,与所有试验品种顺次随机排列。这样以后,在整个试验地的外围,栽种不作调查用的苗木,叫做“保护行”,作为避免外来机械和小气候条件影响试验正确性之用。一项试验必须连续观察调查至少3年。

3.调查和记载方法

(1)发芽率 第二年起对每一桑品种选有代表性的植株3株,分别调查全株的总条长(m)和总芽数,待冬芽开叶、新梢叶长至5片以上时,调查发芽总数,分别计算以下各项目:

(2)春叶产量 选用供作调查发芽率的植株,在第5龄盛食期时调查单株产叶量。分别记载新梢重量(不包括叶片)、枝条重量和叶片重量,求得条、梢、叶的百分比,每米条长产叶量、单株产叶量、每公斤重叶片数和平均每张叶片重量(g)。

(3)发条数 以同样的调查株,在未蔬芽前(6月下旬)分别点数伸长芽数(发条数)和止芯芽(不能抽条的芽)数,计算伸长芽率。

(4)夏秋叶产量 为止芯芽叶量和秋叶量的总和。6月下旬发条数调查后,将止芯芽摘下称量,计算得平均芽叶量;9月间用叶柄摘采叶法,取调查株3株一次性采叶称量,计算得平均秋叶量。以上两项相加得夏秋叶产量。同时计算每米条长产叶量、每公斤叶片数,求得每张叶片重量(g)。

(5)抗病性 调查桑萎缩病、细菌病、褐斑病和当地为害普遍的病害,在4-6月间进行,8-10月间再次调查,计算被害株百分率。

(6)抗旱性 在夏秋旱情发生时进行观察。用目测法,分无旱害、旱害较轻(枝条中下部叶片枯黄脱落)、旱害中等(枝条中部以上叶片枯黄脱落)、旱害重(枝条中上部以下叶片枯黄脱落,新梢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7)抗寒性 早春发芽前后,调查枯梢长度,求得平均数。

(8)耐瘠性 观察在瘠薄土壤条件下生长的植株,比较其生长、发芽和产叶量,以强、中、弱表示。

(二)根外追肥试验

当桑树生长季节,用肥料或某种化学物质的稀释液,喷洒在叶片的正反面,以探索改善叶质和增产桑叶的试验。本试验必须2年以上不同季节进行比较。

1.试验条件 在同一块桑田里,选择树龄、生长势、发条数和条长基本相近的桑树。

2.试验设计 对追施液肥,分成浓度不同、喷洒次数不同、液肥种类不同的小区,另设清水区和不加任何处理的对照区,每小区试验桑至少10株,3次重复。

3.试验方法 当7-8月份,把配好不同浓度的各种液肥,在无风的傍晚,用喷雾器仔细喷洒到试验桑的反面,至未出现水滴落下为度,清水区相同。如要对同一浓度同一种肥液追施不同次数的试验,则前后2次应相隔2-3日,一般可行1-5次的追肥比较。

4.调查和记载方法 在试验期间,试验地桑叶不采摘,在最后一次追肥后5-7日,一次性采叶,调查每米条长产叶量、每公斤重叶片数。记载、计算方法同桑品种试验;比较叶色,以深绿、绿、浅绿表示。最后计算比对照区和清水区的增产百分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