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南京大学出版社《新编经济师实用手册工业企业分册》第284页(1068字)

1.质量保证。是企业为维护用户的利益、使用户满意,并取得用户信誉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它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它包括:①企业对用户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的担保;②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提供的半成品、服务质量的担保。

2.质量控制。是为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所进行的作业技术和有关活动(参见图10-6)。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基础。最理想的控制点,应选在废次品率最高而检查费用较低的地方。选择原则一般有:①在生产过程的开始,即原材料或外购件投入之前进行检查;②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而不能返回的工序之前;③在装配工序之前;④在产品进行远距离运输之前;⑤产品发生责任更替而进行交接之前;⑥在最关键的工序之前。

图10-6 控制过程示意图

3.质量保证体系。企业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这就是质量保证体系。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包括质量目标计划、质量指标计划和质量改进措施计划。

(2)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把企业内外、国内外有关产品质量信息迅速而准确地反馈到企业各个环节。

(3)设置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以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展开。

(4)组织外协厂的质量保证活动。只有把外协厂家的技术素质、管理进步及质量控制工作纳入本企业的质保体系,才能确保本企业产品的质量。

(5)建立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正确规定检验的范围、设置专职检验点、合理选择检验的方法、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

(6)组织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

(7)实现管理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程序化,以简化工作,提高效率。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过程,大体需经历现状写实、分析、改善、试验、标准、执行几个步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