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度和质地的评价意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国珠宝收藏与投资全书中卷》第204页(4203字)
除颜色外,决定翡翠价值的另外六个因素是:
1.透明度,俗称“水”。
透明度也是评价翡翠品质优劣的主要因素。透明度好的翡翠令人觉得它格外水灵晶莹,玲珑可爱,以致有人认为透明度比颜色更为重要,所以,一些颜色虽然很绿但不透明的所谓“有色无种”的翡翠,常被人视为是翡翠中的中下品。评价翡翠透明度的优劣,旧时人们习惯使用“一分水”、“二分水”的评语。其中一分水是指厚约0.1寸(3毫米)的翡翠仍可透光,二分水则指厚约0.2寸的翡翠仍可透光,以下类推。一般达到二分水的翡翠就是很好的所谓“冰地”或“玻璃地”翡翠了。近年来矿物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使人们倾向于废除“水”这一不规范的用词,并把翡翠的透明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即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需要补充指出的是,虽然对于大多数翡翠来说,透明度是越高越好,但事实上一些具有浓绿颜色的高档翡翠,由于受到“浓”的颜色影响,其透明度很难达到较高的程度。
2.质地,俗称地子(底子)、地张。
优质的翡翠应是结构十分致密,粒径应不超过0.5毫米。这种结构致密的翡翠常具有较好的透明度,且抛光效果也较好,光泽较强,更能显示出其璀璨水灵的品质。还要附带指出的是,有些人曾把所谓的“翠性”作为鉴别翡翠真伪的依据,其实所谓“翠性”是翡翠内部小晶粒的晶面或解理面造成的反光。它虽然可用来区别那些与翡翠具有完全不同矿物组成的仿冒品,但对于那些结构十分致密、组成矿物粒径非常细小的翡翠也会很难看到“翠性”,因此切勿因此而产生误断。
事实上,人们在评价翡翠质地优劣时,常不仅考虑其结构的细密程度,也综合了其透明度的情况(它与质地优劣密切相关),甚至颜色的影响,并据此给予不同的名称,如所谓玻璃地、冰地、粉地、豆地等等。这里我们将其归纳为六类。
①玻璃地,翡翠质地较佳的一种,结构致密细腻,晶粒粒径小于0.1毫米,透明——亚透明,看不到所谓的“翠性”,在10倍放大镜下很难分辨其晶粒,也未见有棉绺、石花等不纯物。前人所说的水地也可包括在内。若其色够好,即可构成为最高档的翡翠。
②玉地,也是翡翠质地较优的一种,结构致密细腻不亚于玻璃地,但透明度相对较差,半透明为主,也难见有“翠性”,10倍放大镜下仍难分辨其晶粒。由于其直观表象近似软玉的外观,故称玉地,它还包括前人所说的冰地、蛋清地、芙蓉地等。此类质地也常构成为优质的翡翠。
③粉地,指结构仍较致密,但组成矿物晶粒稍大,粒径在0.1~0.5毫米间,常可见有翠性,放大镜下晶粒易于分辨,透明度为半透明——微透明,并时有少许棉绺、石花的一种质地。它可包括前人所说的浑水地、藕粉地等,是构成中档翡翠的主要质地。
④豆地,是一种具有中粒一较粗粒结构的翡翠质地,粒径可达0.5~2毫米,甚至更大,以致肉眼即可分辨其晶粒,“翠性”和棉绺易见,透明度为半透明—近于不透明。有时因晶粒的色泽稍有不同,看上去如豆粒聚集在一起,故称豆地,它还包括前人所说的豆青地、粗豆地、沙地等。它主要构成中低档翡翠。
⑤瓷地,是一种结构虽然比较细密,但透明度较差,系近于不透明或不透明的质地,因外观近似瓷器表面,故称。它包括前人所说的细白地、干白地等,它主要构成偏低档的翡翠。所谓“有色无种”的翡翠底质应属此。
⑥石地,系指结构粗疏,透明度近于不透明或不透明,常见有石花、棉绺,且常杂色、脏色相间的一种质地。它包括前人所说的狗屎地、糙白地、石灰地、死地等。由其构成的翡翠均属低档品。
应该指出,上述六种质地的划分是比较粗糙的,客观的实际情况常要复杂得多。譬如有的翡翠可能具有较好的透明度,近于玉地,但晶粒却较粗,相当豆地。这时你在评价其底质优劣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
还有,翡翠还常分成若干不同的品种。而质地的差别,以及颜色的不同和其他相关特征便是划分这些品种的依据。现择其重要者简介如下:
①老坑玻璃种。指具有玻璃地,且颜色达到浓、正、阳、匀要求的最高档翡翠。若虽具有玻璃地,但色不够浓艳,则称为玻璃种。
②芙蓉种,指具有玉地,部分为粉地,色虽绿但不浓也不很均匀的中高档翡翠。
③金丝种,指具有粉地,部分为玉地,翠绿色部分呈细小的纤丝状分布的中高档翡翠。若翠绿色纤丝的分布具方向性称“顺丝翠”,系较好的亚种;若纤丝分布无方向性,杂乱如麻,称“乱丝翠”,属于中档;若其中杂有黑色丝纹,称“黑丝翠”,系相对偏差的亚种。
④油青种,指具有玉地或粉地,但绿色偏暗,常为灰绿、暗绿、墨绿、蓝绿,但颜色分布相对较均匀的中档翡翠。近年的研究发现其组成矿物与大多数翡翠稍有差异,以绿辉石(钠铝辉石向透辉石变异的亚种)为主。
⑤白底青种,底质以粉地为主,部分近于豆地,且有较多的白色的底质,翠绿色部分不均匀分布,呈翠点状或翠块状。属于较常见的中低档品种。
⑥花青种,底质以豆地为主。它与白底青的区别在于透明度较差,并常夹杂有其他杂色,故曰花青,也属中低档偏低档的品种。
⑦紫罗兰种,即具有“春色”的品种,其底质既有玉地,也有粉地,甚至豆地,其中偏蓝色者多为豆地。
⑧八三种,1983年发现的品种,组成晶粒较粗,应属豆地,但透明度却较高(尤其是经过漂洗,甚至可呈亚透明),是市场上用于制作B货的主要品种。据研究,在其物质组成上常含有一定量的其他矿物,如钠长石、阳起石等。也属中低档品种。
⑨“天龙生种”,也系20世纪末新发现的品种。“天龙生”一词为缅语“满绿”的音译。这是一种具有豆地、但几乎全为绿色的品种。在绿色中常杂有黑色的或暗绿色的高铬含量的斑点。由于色深透明度较差,为提高透明度其成品多制作成薄片状。属中档品种。
⑩干青种,一种典型的所谓“有色无种”的品种,多为豆地,甚至瓷地和石地,颜色呈不同深浅的暗绿色。据研究,其物质组成与正常翡翠有异,主要由钠铬辉石组成,故其摩氏硬度也偏低,只有5。严格说来,它已不属于翡翠范畴。
3.瑕疵,也即净度。
这是一些可能影响翡翠观感的弊病,如黑点,一些近于不透明的石花、石脑和僵块,还有氧化铁污染形成的棕色丝或薄膜、有机物污染形成的黑色丝或薄膜等等。对于优质的翡翠来说,这些瑕疵应该是越少越好,最好是完全干净,没有任何瑕疵。
4.绺裂。
绺指翡翠内部的微小裂纹。它们多由矿物的解理、晶粒间隙发育演变而来。因此,对于那些组成矿物颗粒较粗的翡翠来说,绺的存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当有后期的污染物沿这些绺纹渗入时,就会使绺纹显得格外醒目。裂,指的是那些较大的更易被观察到的破裂纹。它们多为翡翠受到外力的挤压、碰撞、打击的产物。毫无疑问,裂的存在对翡翠品质的损害要比绺大得多。尤其是那些具有贯通性的裂,更会使翡翠的价值大打折扣。
5.大小。
所有的宝玉石都有愈大价值愈高的规律,翡翠自然也不例外。但与其他珠宝不同的是,翡翠价值增长的倍率常不是以其克拉重量为基数,而是更偏重于其面积的大小。原因在于翡翠是一种优质色料分布不均匀的玉石,要取得一块面积较大的浓、正、阳、匀的色料,远比取得一块面积较小的类似色料要困难得多。
6.做工,或称“品样”。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翡翠虽是一种十分优质的玉石,但若不经过人们精心加工和雕琢,就不能充分显示出其优秀的品质。因此,做工的优劣,对翡翠价值的影响常是十分巨大的。不难发现,两件其他品质基本相似的翡翠,却因做工优劣的不同,而有十分悬殊的价格差异。甚至有人专门收购一些加工制作较粗糙的翡翠制品,然后对其进行再加工,这时重量,大小虽然减小了,但价值却反而成倍地增长。另外,还要指出的是,有时一些经粗浅雕花的雕件,却未必比所谓的“素面”(即表面未经任何雕花处理的)更值钱。这是因为雕花处理常可掩盖或删除一些较明显的绺裂或瑕疵,而素面的做工却无法掩饰这些绺裂和瑕疵。
翡翠的品样,还包括翡翠的配对情况。如一串珠链,若能做到颗颗直径大小相同,颜色。品质均匀一致,此时其价值当然不是简单的粒数的数量倍关系。品样,当然也还指成品的轮廓模样。同样是一个戒面,其长、宽、高的比例是否恰当、匀称美观,对其价值的高低自然也有影响。上述翡翠质量评价的七个方面因素,为便于记忆可将其归纳为4C、2T、1S。4C即颜色(colour)、净度(clarty,本文采用“瑕疵”一词)、绺裂(cracK)、做工(cuttlng),2T是透明度(transparency)和结构(texture,本文采用“质地”一词),1S指面积(squ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