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的主要特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国珠宝收藏与投资全书中卷》第127页(1229字)

古时候,在印度和缅甸,人们曾经认为,红宝石本是一种特殊的白色石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吸收日月之精华,最终点燃了蕴藏在石子内部的烈火,从而变成了红彤彤的宝石。如果时间不够被人们提前开采出来,它们就不会具有鲜红的颜色,而是呈暗淡的或微红的颜色。

文艺复兴以后,随着化学知识的积累,人们了解到,红宝石原来是一种氧化铝矿物。它的矿物名称是刚玉,基本化学成分是三氧化二铝(A1203)。成分较纯的刚玉是无色或白色的。但自然界产出的刚玉总是或多或少含有这样那样的杂质,其中比较常见的有铬、铁、钛、锰、镍、钒等。正是这些杂质元素的存在使刚玉具有不同的颜色。红宝石就是一种含铬的刚玉变种,其三氧化二铬的含量一般介于0.2%~3%间,个别也有达到4%的。由于铬含量的差异,也由于同时还可能有一些其他的杂质元素的存在,就使红宝石的红色会有深浅,或有偏紫,偏褐等色调上的变化,如鲜红、血红、紫红、暗红、玫瑰红、橙红、粉红、浅玫瑰红等等。其中以像鲜血一般艳红的“鸽血红”为最佳品种。

红宝石不仅色彩艳丽,而且还具有许多优良的品质。首先是它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达1.76~1.77,因此,它呈现出强的玻璃光泽;它还有高达摩氏9级的硬度,虽然比不上钻石,但在天然矿物中也可以说是难以找到其他对手。红宝石还具有十分稳定的化学性质,强酸强碱都无损其毫发。它也能耐受高温,熔点高达1800℃以上。

在自然界,红宝石的产量也十分稀少,尤其是品质优良的红宝石更加稀少。已知色彩最好的鸽血红红宝石,几乎只见于缅甸的抹谷矿区,而且由于历年的采掘,现在已经很难再觅其踪影。虽然从来自各方的报道,在已发现的红宝石原石中,最大的可以重达21450克拉(体积约为18厘米×12厘米×10厘米),但这些大块红宝石大多品质较差,红色偏淡。而真正优质的高档红宝石却大多颗粒较小,原石重常在1克拉左右,超过2克拉的很少,大于5克拉的更是极其罕见。

红宝石在晶系归属上属于三方晶系。但它的晶体常呈似六方的柱状或腰鼓状。由于常发育有平行底面和斜切柱面的所谓裂理,故也常破碎成似六方的板状。

红宝石由于隶属三方晶系,所以具有二色性。其中,由于晶体结构上的原因,当垂直柱体的长轴方向(晶体光学中称为光轴方向)观察时,则看不到二色性。所以,为了保证磨制的宝石色泽纯正,不受二色性的影响产生偏色,要求被切磨的红宝石其台面应垂直于光轴方向。

红宝石还常见有所谓的“聚片双晶”。聚片双晶就是众多的同种矿物的片状晶体,有规律地连生在一起。因此,具有聚片双晶的红宝石可以观察到像百叶窗般的构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