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种类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国珠宝收藏与投资全书上卷》第56页(6563字)

1.身价非凡的彩钻

1989年初,在巴黎举行的珠宝展销会上,有一颗钻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轰动。它那艳丽的色泽,使观者无不为之动容,而它那几乎是天文数字的价格,更使参观者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颗重仅2.23克拉,被命名为“拉其”的钻石,标价竟高达4200万美元。若按近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平均比率8.31来计算,折合人民币为3.486亿元。若按当今黄金市价每克90元计,竟可折合黄金3.87吨。

为什么这颗重量不到半克的钻石,竟会有如此高的价格?原来这是一颗非常罕见具有艳丽血红色的红钻。

钻石除普通系列之外,还有极少一部分钻石,属于彩色系列,包括一系列具有不同深浅的红色、粉红色、蓝色、紫色、绿色、黄色、茶色(香槟色),甚至黑色的钻石。

(1)红色,应该说是彩色系列(或称艳钻)钻石中最罕见、最珍贵的品种。据说全世界有史记录以来总共才发现5颗。除“拉其”外,1987年4月另一颗被命名“汉考克”的圆钻,重0.95克拉,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8万美元成交。还有一颗,据说现存于美国华盛顿斯密逊博物馆。还有2颗虽见于史载,现在却不知去向。“拉其”是现存红钻中最大的一颗,估计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说它来自古印度的着名钻石矿区——戈尔康达。

粉红色钻石比红钻在数量上要多得多,澳大利亚的着名的阿盖尔钻石矿还不时有新的粉红色钻石产出。这使它的价格远比不上红钻1980年,在瑞士日内瓦曾售出一颗重7.27克拉的粉红钻,售价为92万美元。1990年6月,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经过激烈竞争以后,另一颗粉红钻被售出。据说这颗粉红钻曾是16世纪时,统治印度北方的莫卧儿大帝头巾上的饰物,重为32.24克拉,售价高达407万英镑。

(2)在彩钻中,除红钻外,最负盛名的是蓝钻。世界最着名的蓝钻是“霍普”钻石(也意译为“希望”钻石),重为44.4克拉,现存于美国华盛顿的斯密逊博物馆。它至少在500多年前发现于印度。500多年来它几经转手,并留下了许多令人哀叹的故事。这颗蓝钻还有一个奇特的性质——会发出磷光,即在黑暗中它会像一颗烧红的煤球一般发出红光。据估计,这颗蓝钻的时价当不低于2000万美元。另一颗着名的蓝钻叫“威梯利斯伯茨”,重25.50克拉。1962年,该钻石在瑞典被人以18万英镑的价格所收购。此外,近年在世界市场上也有几颗蓝钻被拍卖,如一颗重13.49克拉的祖母绿型蓝钻,成交价为748.25万美元;1996年们月在瑞士日内瓦克里斯蒂拍卖会上有一颗重13.78克拉的心型蓝钻被拍卖,成交价为779.0708万美元;同时还有一颗重仅4.37克拉的深蓝钻以更高的单价每克拉56.9万,合计248.5万美元售出。在蓝钻中,具有浓艳蓝色的钻石是十分罕见的,大多数蓝钻色调偏浅且带灰,以冷峻的“铁蓝”色为特征。这样的蓝钻,价格就会低一些。

(3)绿钻,在天然的彩色钻石中也是比较少见的,而且通常色调也较浅,并常带有不同程度的褐、黄色。真正纯绿色的钻石在自然界是非常非常少的。绿钻中最着名的是被称为“德累斯登”的绿钻,它呈美丽的苹果绿色,重41.0克拉。1743年曾以约0.9万英镑的价格售出。20世纪初有人估计其价格约3万英镑。时下其价格当不低于1500万美元。又据报道,我国山东也产有极少量的绿钻。1998年,在一次上海举行的拍卖会上,曾有一颗重302克拉的绿钻参与拍卖,当时估价为60万元人民币。

(4)在彩钻系列中,还有一些具有很浓的咖啡色、香槟色、金褐色、橘褐色的钻石。其中最着名的是“金色纪念节”钻石。它呈金褐色,重545.67克拉,火玫瑰型(共有148个翻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琢型钻石。1995年在泰国展出时,恰逢泰国国王登基50周年庆典,泰国的议员们购下(买价未被透露)此钻献给泰王。另一颗着名的此种钻石,是发现于南非的“地球之星”,它呈咖啡色,原重248.9克拉,加工后重为111.59克拉。

(5)钻石中如带有不同程度的黄色,尤其是L色以下的钻石,黄色就会十分明显,这种黄色钻石不能列入彩钻范畴,因为在它的颜色中总是杂有不令人喜爱的褐色调。只有具浓艳的纯黄色或金黄色、黄绿色的钻石,才被称为黄钻。世界上最美的黄钻是第凡尼钻石,呈座垫型,重128.51克拉。它是1878年发现的。另一颗比它晚一些(1888年)发现于南非戴比尔斯矿山,并以此命名的“戴比尔斯”钻石,也是一颗美丽的黄钻,它重达234.5克拉。1988年11月,在瑞士苏士比拍卖会上,一颗梨形的黄橘色钻石,重8.93克拉,以188.5万美元售出,平均每克拉的单价为21.12万美元。不过,这是特殊的例子。相对比较起来,在整个彩色钻石系列中,黄钻具有相对较低的价格。

(6)在自然界还有些钻石会呈现出紫色,虽然通常色调偏浅,并有的紫中泛红,有的紫中泛蓝,称为紫钻。2000年6月6日,有一颗来自几内亚的紫钻原石,重16.91克拉,标价高达77.8万美元,每克拉单价4.6万美元。

(7)黑色的钻石,一般是最不值钱的,通常被用作磨削材料。但是也有极少数黑钻,乌黑锃亮,光泽璀璨,具有特殊的魅力,也被人们请入宝石的殿堂,成为彩钻家族的成员。1986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就曾展出一颗命名为“林勃兰”的黑钻,重42克拉。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颗宝石级黑钻。原石重125克拉,经荷兰名匠伯兰特整整3年的精心加工,才琢磨成型。

2.合成钻石

在当今的钻石市场上,不仅有上述的种种经过这样那样处理的钻石,还有了人工合成的钻石。

大颗粒宝石级钻石的合成,最先可能由前苏联科学家完成的。由于严格的保密措施,外界对此知之甚少。传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就在院士列昂尼德·韦列夏金的领导下合成大颗粒宝石级钻石,并在70年代开始出口。可惜这则消息既未被证实,也未被否定。在西方,第一个合成大颗粒宝石级钻石的仍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它于1970年培育出了第一颗1克拉以上的合成钻石的晶体。此后,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住友电子工业公司和英国戴比尔斯公司也先后掌握了合成宝石级钻石的技术。不过,这些人工合成钻石的生产方也都宣布,由于制造成本太高,其克拉单价的成本甚至高于天然钻石,以致无法批量生产投入市场,故对天然钻石市场也不会带来威胁。

1991年,苏联解体后,原本严格的保密措施有了松动,市场上开始正式出现了来自俄罗斯的宝石级合成钻石。1993年,美国查塔姆公司正式宣布,向市场投放100颗来自俄罗斯的宝石级合成钻石。稍后,泰国也宣布与俄罗斯方面联合成立泰罗斯公司,从事宝石级合成钻石的生产。他们计划除了生产黄色的钻石以外,还生产加锆的无色钻石和加硼的蓝色钻石。其中,黄色钻石经辐射后,再经过热处理,可获得粉红——紫红色的彩钻。该公司宣称,他们的目标是每月向市场供应1000颗1~2克拉的钻石。1999年元旦,又有另一批来自俄罗斯其他部门的合成钻石也投入了美国市场。这样,人们担心已久的“狼”——宝石级合成钻石终于正式登场了。

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相比,在化学组成与晶体结构上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其物理化学性质如晶形、折射率、色散、硬度、密度、装饰效果……也没有什么不同。这就使人很难用简单的方法将其识别出来。然而,如何识别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又是十分必要的。正如我们已经谈到的,天然钻石会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资源日益枯竭而价值日趋升高,所以具有保值、升值的潜力;而合成钻石,尽管现在生产成本居高难下,但可以预测,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生产率会越来越高,成本会越来越低,所以,它不仅不会升值,还可能逐渐贬值。

怎样才能识别合成钻石呢?应该说,这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任务。可以说,依靠肉眼或简单的仪器,几乎是无法区分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尽管如此,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相比还是有着一些微细的差别。如由于合成钻石在人工制造时,需要为新晶体的生长提供一个结晶中心——籽晶(意思是它就像植物的种子一样,晶体将在它的基础上逐渐长大),因此,如果发现有籽晶的存在,显然就可以十分肯定地确认它是合成品。有的琢型合成钻石在加工琢磨过程中也许会有意或无意地把籽晶磨去,使你找不到它的存在,但即使这样,有时候在紫外灯下检查它们的荧光特征时,仍会发现曾有籽晶存在过的迹象——籽晶的幻影。还有,人们为了提高合成钻石的生产率,降低合成时所需的温度和压力,常使用一些铁、镍等金属物质作为触媒。这又使合成钻石内部常会出现由铁、镍等金属物质构成的细小包体。有时候由于合成钻石含有较多的这种金属包体,不仅在显微镜下易于发现,而且有的还使钻石带有磁性,可被强磁铁所吸引;还有的甚至会有导电性(天然钻石只有Ⅱb型才有导电性)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可使人们有效地识别它们。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是需要依赖专业人士和专门的精密仪器。

3.各式各样的仿钻

迄今在国内的钻石市场上,合成钻石还没能构成真正的威协。据来自全国各地的消息,目前尚无一例合成钻石发现。然而,我们却不时听到人们错把一些仿钻当作真钻购入的消息。

所谓仿钻,就是那些貌似钻石但实际上不是钻石的赝品。它们既有完全人造的,也有天然的,其中尤以人造的更具欺骗性。

现代的玻璃仿钻,又称“水钻”,多用含铅的玻璃制成,它比普通玻璃具有更高的折射率,而且有的背面还镀有一层金属薄膜,使其像镜子一般把入射的光线全部反射回去,所以也能像钻石一般明亮闪烁。

除水钻外,最易使人上当受骗的还有被称作“苏联钻石”,后来又叫“俄罗斯钻石”的人工合成的立方氧化锆。它最早由瑞士的德杰瓦斯公司研制而成,后由前苏联大量生产,并率先推向我国香港市场,故有“苏联钻石”之称。由于它的许多性质十分接近钻石,故此欺蒙了许多消费者。在钻石市场上,类似的几可乱真的仿钻材料还有多种。如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也曾有一颗重约4克拉的人造钛酸锶被当作钻石,从前苏联流入,并几经多人当作钻石倒手转卖,直到最后才在深圳被认出不是钻石。在立方氧化锆问世以前,也曾流行一时享有“美国钻石”之称的钇铝榴石等等。

要识别这些貌似钻石的仿钻并不困难。人们已设计出一种专用于鉴别它们的仪器--热导仪。在已知物质中,钻石具有最高的导热能力。当用热导仪测试时,若是钻石,指示灯就会迅速升至最高点,并发出“嘀、嘀”的叫声;若是其他仿钻材料,指示灯有的就完全不动,有的顶多动一两格。即使没有热导仪,我们也不难从其他一些特征上来识别它们。如钻石是已知物质中硬度最大的矿物,在琢型钻石上,你可以看到它的各个翻面的棱边都是非常笔直、锐利的;而各种仿钻由于硬度较低,它们的翻面棱边就相对钝化,且时见有受其他硬物碰撞而产生的缺口。再如,钻石还可见有一些晶体结构方面的特征,如在琢型钻石的腰部,有的可见有被保留下来的三角形的蚀像;有的可见有由解理引起的所谓“胡须”;另外,有的在其内部可见有透明的纹理等等,而同样的现象,在各种仿钻材料中是找不到的。反之,那些仿钻材料也会有一些在钻石中没有的特殊现象,如在立方氧化锆中有时可看到由一连串微小的粉状物质填充的空穴。诸如此类,均可用作识别钻石与仿钻的依据。

近年在钻石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被人称为“世界顶级仿冒品”的新的仿钻--合成碳硅石。它首次突破了用热导仪即可有效地识别钻石和仿钻的理念。由于它也具有很高的导热能力,虽然比起钻石来还略逊一筹,但却已达到热导仪设计的最高限度,所以当用热导仪对它进行测试时,就会发现指示灯也会迅速升至最高点,并和测试钻石时一样发出“嘀、嘀”的叫声。这时你切勿作出这是钻石的判断。其实,要识别这种顶级仿冒品也不是很困难。其一,它具有非均质性,从冠部风筝面看亭部翻面的棱边会发现有双影。其二,它的折射率和色散率都比钻石高,因此会具有比钻石更好的“出火”。第三,迄今为止,这种人工合成材料还无法做到完全无色,它总是带有极轻微的不易察觉的黄绿色调,这与开普系列钻石的黄色调是有所不同的。还有它的密度比钻石小,所以在克拉重量相同时,其琢型宝石要比钻石大一些,故也可以用钻石标准大小与重量的对应关系来识别之。

4.半真半假的钻石

在钻石市场上,除了经人工优化处理的钻石,合成钻石和仿钻之外,还有一种被戏称为半真半假的钻石。它们便是粘合钻石和镀膜钻石。

当钻石从矿上开采出来时,不仅会有大有小,还会有不同的形状。如果采得的是一颗薄片状的钻石片,若把这块薄片直接加工成圆光辉型的钻石,势必因受到厚度的限制,只能加工出一些小颗粒的钻石;若根据其厚度把它琢磨成圆光辉型的冠部,再从另一块薄片钻石磨出一个亭部,然后把它们拼接在一起,便可获得一颗大得多的琢型钻石。这就是被戏称为“背”钻石的粘合钻石。它隐喻一颗钻石驮在另一颗钻石的背上。猪背钻石一般是属于真二层石,即它的上下两部分都是真钻石。然而,在钻石市场上也可以看到有半真的二层石。这时它的冠部是真钻石,亭部则用一些貌似钻石的仿钻材料磨制而成。

不论是真二层石,还是半真二层石,只要仔细检查其腰部,应可观察到它们的拼接缝。虽然有时候,有些制作者会利用金属把腰部包镶进去,让你难以直接看到拼缝。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仍不难发现其中的蛛丝迹。如有的由于拼接处不够严密,致使拼接面残留有空气形成气泡;有的因拼接用的粘胶涂刷不均匀,从而产生一些可以观察到的不规则的条纹;还有的由于亭冠两部分来自不同的晶体,在颜色或其他细微特征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等等。当然,若是半真二层石,上下两部分的差异就会更大,并因上下折射率的差异,而产生异样的反光和折射。

除拼合石外,近期一种制造合成钻石的崭新技术--化学气相沉淀法,也被用来获取钻石薄膜,提高基体钻石的重量。这一方法还可用于改善钻石的颜色;若把这种钻石薄膜覆在立方氧化锆等仿钻材料表面,则可以使其取得更好的仿真效果。经这种处理的钻石被称为“镀膜钻石”。膜层的厚度一般只有几个微米,而且膜层不是由单晶构成的,而是由微晶集合体构成。所以,膜层与层下的基体钻石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光学差异,并给人一种颗粒状、云雾状的观感。当然,这些现象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会发现,并可据此予于鉴别。

如果基体使用的是仿钻材料,则当钻石膜的厚度小于5微米时,它的热导率与无薄膜时一样。若薄膜厚度大子5微米,则可取得和钻石一样的热导率。但由于薄膜与基体材料的光性差异很大,在显微镜下不难发现这种差异,足以识别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