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宗教名胜》第352页(283字)
在今四川新都县城北隅的宝光寺天王殿后。
初建于东汉,隋代名福感塔,后废。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僖宗在寺修建行宫时挖出一石函,内有佛舍利十三颗,即修复荒废的宝塔,并将舍利置于塔内,故名舍利宝塔,又称妙高宝塔。又因寺名“宝光”,塔亦因寺而名。现存塔为密檐式四方形,砖砌,高30米;基座为须弥座式,护以八角形砖石勾栏;塔身每层四面皆嵌佛像,四角挂铜铃,底层龛内塑有释迦牟尼贴金坐像;塔刹冠以鎏金铜宝顶。塔屹立在寺院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七佛殿,左右有钟鼓楼相对峙,为“寺塔一体,塔居中心”的我国佛教寺院的典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