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之说
中国战国时期韩非提出的一种名辩学说,见《韩非子》一书的《难一》和《难势》篇。韩非讲了一个故事: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一会儿说:“我的盾最坚固,无论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一会儿又说:“我的矛最锋利,无论什么东西没有它不能刺破的!”有人听了便问他:“那么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将会怎么样呢?”于是卖矛和盾的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韩非评论说:“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认为,具有不相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都是真的,如果一个人同时肯定两个不相容的命题,就是矛盾之说。矛盾之说不限于一则故事,它是韩非从社会上诸多矛盾对立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结论。它生动地表述了传统逻辑矛盾律的精神实质,尖锐地提出了自相矛盾的问题。它也涉及到全称量词的关系命题问题。如果用x泛指某论域内的个体变项,用a,b分别表示该论域里的个体常项“盾”、“矛”,用R表示关系“刺破”,则矛盾之说可以写成公式:
xR(a,x)∧xR(x,b)
韩非提出了矛盾之说,却没有明确认识到命题的矛盾关系,他所说的“矛盾”和“不相容”主要指两个命题间的反对关系,“我的盾最坚固,无论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和“我的矛最锋利,无论什么东西没有它不能刺破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却可以同假。
韩非的矛盾之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东汉王符曾评论过韩非的矛盾之说。魏嵇康用矛盾之说去驳斥论敌的两可之说。东晋孙盛用矛盾之说反驳老子的自相矛盾。唐刘禹锡、柳宗元的论辩著作中也有对矛盾之说的运用。现代汉语中,表示两个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命题之间关系的“矛盾”一词,也是从韩非的矛盾之说那里借用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