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语境
与外延语境相对。范畴语法的语义有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名称的外延e即事物,语句的外延t为真值。由这两个基本外延类型派生其他外延类型,如不及物动词=〈e,t〉,解释为从名称的外延到语句的外延的函项,及物动词=〈e,〈e,t〉〉,解释为从名称的外延到不及物动词的外延的函项,副词=〈〈e,t〉,〈e.t〉〉,解释为从不及物动词的外延到不及物动词的外延的函项,如此等等。表达式的内涵定义为从可能世界到外延的函项,如名称=〈s,e〉,语句=〈s,t〉,不及物动词=〈s,〈e,t〉〉,及物动词=〈s,〈e,〈e,t〉〉〉,副词=〈s,〈〈e,t〉,〈e,t〉〉〉,如此类推。例如“小王在想象未婚妻”这样的语句,由于小王的“未婚妻”在不同的可能世界里可以有不同的情形,因而提供了不同的语境。在一个可能世界里,“未婚妻”指称一个特定的个体。这样的解释提供了外延语境,它具有上述亦即通常意义下的外延和内涵。在另一个可能世界里,小王还没有未婚妻,他所想象的仅仅是关于未婚妻的一些属性,如美貌、温存、有教养等。这样的解释提供的是内涵语境。在内涵语境中,通常情况下作为内涵起作用的东西就变成了外延,而它们的内涵也相应地升了一级。应用这种方法,仍以名称和语句作为基本语义类型,但不及物动词的外延不再是从e到t的函项,而是从〈s,e〉到t的函项,即〈〈s,e〉,t〉,它的内涵也相应地上升一级,即〈s,〈〈s,e〉,t〉〉。其余类推。上例内涵语境的树形图为: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把内涵语境同外延语境区别开来。